×

央视男记者间谍

央视男记者间谍(中央台男记者)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4-30 03:30:10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两面特工,三面特工?跟袁殊比都不值一提了。袁殊是人类间谍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而且只要知道潘汉年的人几乎都知道袁殊这个人,因为潘汉年的情报很多都是来自于袁殊。

  谍战剧《伪装者》明楼的原型是袁殊,在中共情报史上,袁殊的经历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他不顾个人的安危,不惜个人的声誉,历经九死一生,力排千难万险,为我党的革命工作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袁殊(1911-1987),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抗战期间活跃于上海文化界、政界,身兼五重身份。特工身份活动期间,提供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

袁殊

  从1931年开始,袁殊一直在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为中国共产党做情报工作,一做就是十多年年。期间,1932年袁殊根据党中央情报系统领导人的的指示,进入了中统,之所以那么容易进中统是因为贾伯涛是袁殊的表哥,贾伯涛(黄埔军校第一批毕业的学生)亲自向中统介绍了袁殊。

  进入了中统后,结识了吴醒亚(中统老大),吴醒亚就给袁殊安了一个记者的身份,以记者的身份为中统做情报工作,也就是在袁殊任职“间谍记者”的时间里面,结交了日本驻扎在上海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

  因为当时国民党政府正在和日本正在交涉两国之间的经济问题,所以和岩井英一熟识了的袁殊从岩井英一口中得到了很多热门新闻。岩井英一非常欣赏袁殊,以每个月200块的“工资”向袁殊示好,渐渐地拉拢袁殊为日本工作,在征求到潘汉年的批准之后,袁殊答应了岩井英一的请求,开始了第三面间谍的活动。

潘汉年

央视男记者间谍(中央台男记者)

  岩井英一把袁殊安排到日本学习了一段时间,学成归国后为了给自己安全的工作环境,在1937年袁殊进入了青洪帮,第四重间谍的开始也就是在青洪帮。因为其身份的特殊,袁殊在青洪帮的地位从某些角度来看还和杜月笙是一个级别的。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军统的戴笠就想安插一个间谍到日本人的内部,从日本人手中获取情报。选拔条件就是要对日本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在日本军队中混得开。这个苦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戴笠,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恰巧在饭局“吐槽”的时候给杜月笙听见,杜月笙当即向戴笠推荐了袁殊。袁殊按照潘汉年的指示开始了在军统第五重间谍的生涯。

  从日本人那里获得情报,第一时间是向潘汉年报告,由于当时是国共合作,有必要提供一些共同抗日所需的情报给军统。摘捡了一些国共双方都能得到利益的情报汇报给了戴笠。

  袁殊在军统、中统、 青洪帮、日伪、中共特科都混到了一个有地位的职位之后。袁殊渐渐的把从这几个地方得到的情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中国共产党的情报系统,为当时设在苏联地盘而且当时消息不怎么灵通的中共中央总部提供了非常多重要的情报。之所以袁殊能轻松的穿梭在这五个地方,也离不开潘汉年在暗中的指挥。

  抗战结束后,袁殊被分配在北京,隶属于当时李克农手底下的情报组织,做一些关于日本和美国的调查工作。

央视男记者间谍(中央台男记者)

左袁殊 右潘汉年

潘汉年之后每次去到北京,袁殊都会接待潘汉年。最后一次在1955年,潘汉年意识到自己要得到自己的“报应”了。十分感慨地说:“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1955年,因为“潘汉年案”波及到袁殊所以袁殊也被抓起来关了12年,出狱后,又赶上“文革”再次入狱8年。直到1982年,也是因为对“潘汉年案”判定为冤案之后袁殊也平反了。1971年,袁殊在秦城监狱写下“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一生甘自羞”的诗句。1987年,袁殊因病逝世,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