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德国教育系列1:不要把孩子“杀死”在幼儿园里
在德国凡满六岁的儿童必须进入小学(Grundschule)就读,如果您不让孩子入校学习,则会受到政府的罚款和加重赋税的惩罚。德国的小学,除了柏林和勃兰登堡州为六年制,其他均为四年,即1-4年级。德国的小学不分重点非重点,很少存在择校现象,一般都是按照家庭住址所属的学区就近上学。无论是本地人、外地人、移民还是外国常驻德国工作人员的子女,只要达到上学年龄,就可申请进入附近小学读书。
课堂布置温馨,形式更注重互动
德国小学教室布置得非常温馨。老师会和学生一起把教室布置成接近家庭的环境,一般有花草、地毯、生日角等,每名学生拥有存放物品的箱子。上课时,学生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按U字形环绕老师坐,便于师生交流。
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讨论式,由老师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相互争辩,气氛十分活跃。为了能在课堂上更主动地参与讨论,学生课前都会搜集相关的资料。德国教师尊重学生看似“奇怪”的想法,对学习速度慢的学生保持着充分的耐心。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老师会在课堂上或放学后进行单独辅导。
小班教育,无压力原则
德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一大特色是不给孩子功利的分数压力(Leistungsdruck),因此在小学的一、二年级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教师评价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学生只要学会正确的 “玩”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所谓玩也要玩出知识、玩出花样:比如堆积木以了解建筑和结构;画画提升审美和认知能力;养育动植物则是接触自然,培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每个班级大概有10-25人,并配有一名班级教师(Klassenlehrer),类似于中国的班主任,主要负责教学并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老师的主要指责是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填鸭式教育的教书匠。
课程设置有趣,先学会玩和交流
德国小学的教学大纲包含数学、德语、电脑、实物教学课(sachunterricht)四个方面。小学1-2年级的课主要以教授读、写、计算等基本文化技能为主,德语从字母学起,数学则从数数开始。有趣的是实物教学课,老师们会带着学生到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去,买水果、零食给孩子们吃让他们认识事物;用玩具和道具交给孩子各种常识。此外丰富的游戏活动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到了3-4年级开始增加音乐、体育和常识课。常识课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简单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历史、艺术、交通常识、社会政治观念等。总体来说,德国的小学并不注重文化知识的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着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时短,活动多,作业少
德国小学的课时和作业很少,上课通常只有上午半天。下午经常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野外散步或者带领学生熟悉自己居住地点附近的地理环境,可以说德国的地理课都是从自己家门口开始的。家庭作业也有严格的法律规定,1-2年级不可以超过20分钟,3-4年级不可以超过40分钟(各州略微不同),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不留家庭作业。
成绩综合评价,真正全面发展
在就读小学期间,每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成绩都会被老师记录在案。学期结束时,家长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成绩单里除各科成绩外,还有老师的评语。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成绩和教师的推荐,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的期末成绩是由3方面组成的:首先是基础科目笔试成绩:德语、数学等,占比40%;第二是这课堂参与度,占比40%;第三则是家庭作业,占比20%。可以说德国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